基于SWOT分析的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钱朝霞,张湘梅,刘志军,姚瑶,田丰
(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局,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黔西南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位于世界公认的25°N黄金气候生态带,同纬度上的昆明、桂林,以及美国的迈阿密、夏威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等,都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康养城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省内,重点是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的现状和资源优势,并基于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和优势,对森林康养基地、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森林康养产业相关经营主体等进行调研和走访,听取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运用SWOT分析法,科学分析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黔西南州;森林康养;SWOT分析法;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709/j.cnki.gzlykj.2024.02.001
森林康养产业是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主要路径之一,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培育森林观光游憩、森林运动健康、休闲疗养、自然教育等系列产品,是贯彻落实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有力举措,也是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重要抓手,更是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2016年,国家林业局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和发展的通知》[1],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多部委制定并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培育一批设施齐备、功能显著、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森林康养基地,构建产品丰富、标准完善、管理有序、融合发展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2]。湖南、四川等省相继开始关注森林康养这一新业态,通过制定出台森林康养的发展意见、基地建设标准、基地评定办法、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和加大宣传,推动森林康养迈出产业化发展的新步伐[3]。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可以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森林生态产品、健康疗养体验、自然文化感知等。因此,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科学分析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推进全州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让森林康养产业成为黔西南州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极。
1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各类森林康养基地2403个,其中四川省位居首位,有512个,贵州有80个,排名第十一位,全国各类森林康养基地累计接待3.44亿人次,森林康养综合收入达993.84亿元,其中浙江省排名第一,产值达314.22亿元,贵州产值为200亿元,排名第二。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是贵州省森林康养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80处,其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58处、中产联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7处[4],总面积7.51 hm2。按县(市、州)划分,遵义市13处、贵阳市12处、黔西南州10处、黔东南州9处、黔南州9处、毕节市8处、安顺市8处、铜仁市6处、六盘水市5处[5]。根据2022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累计接待人数1327.6万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139个,带动农民人均就业增收2600元/月以上,全省森林康养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00亿元[6]。森林康养人家是贵州省森林康养的基本单元。全省共有森林康养人家300处。其中,六盘水市60处、遵义市50处、贵阳市30处、黔西南州30处、毕节市30处、安顺市30处、铜仁市30处、黔东南州20处、黔南州20处。省内森林康养产业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森林康养产业缺乏优强企业、业态不突出、医养融合不够、品牌不响亮、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发展优势
2.1.1地理气候优势
黔西南州地处全球黄金气候25°N生态带,平均海拔1200 m左右,属于典型低纬度中海拔山区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紫外线弱,年均日照1455.4 h、降水量1324 mm、气温15.0~17.5℃、相对湿度79.6%,无霜期300 d左右。拥有“春早花期长、夏凉宜避暑、秋爽云天高、冬暖树常绿”的四季康养气候资源特点。黔西南州是全国少有的能促进心肺功能和心血管自我修复的养生胜地,2019年,被中国气象学会等9个部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
2.1.2森林资源优势
黔西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根据2022年林草湿综合监测成果数据统计,黔西南州森林覆盖率达63.19%(其中,最高为册亨县72.90%,最低为晴隆县50.50%。),森林面积106.2万hm2。全州现有27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6.66万hm2。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州级4个,县级5个),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1个,省级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已通过国家验收5个),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目前,全州共有中产联评选的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30家。根据贵州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监测数据显示,全州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负氧离子浓度均超过1500个·cm-3,瀑布、跌水附近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0000个·cm-3[7]。
2.1.3产业发展优势
2022年,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了“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十四五”期间规划发展的森林康养景观利用面积是6.66万hm2,截至2023年底,全州森林景观利用面积为6.37万hm2,实现产值18.65亿元。兴义市则戎纳具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已成为贵州省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安龙石斛谷森林康养基地已成为全省唯一以石斛为主打元素的康养基地,栖梦泽温泉酒店等康养旅游项目投入运营,云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康养、旅游和城镇融合发展大格局已基本形成。
2.2发展劣势
2.2.1产业规划缺乏
由于黔西南州多数森林康养基地是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建设的,绝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没有专门的森林康养规划,部分基地是以旅游规划作为森林康养基地总规,导致基地森林康养元素、设施设备不健全。全州10家森林康养基地中仅有2家编制了森林康养总体规划。
2.2.2业态融合不足
全州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以森林旅游为主,但与健康、养生、保健等业态结合不够紧密,基地功能定位不准、经营方向不明晰,重“游”轻“养”普遍存在。比如,贞丰双乳峰景区森林康养基地更多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又如,普晴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基地虽然建有森林体验的小木屋,但由于没有融合餐饮,以及可以吸引体验者短期住宿体验的其他业态,人流量不足,森林木屋设施没有得到较好利用。
2.2.3康养收益较低
全州现有的森林康养基地盈利能力普遍不足。经营主体多数为依托旅游业、农业转型发展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绝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前期的产业基地建设,大部分基地的森林康养产业还没有实现盈利。森林康养属于前期投资高、短期收益不明显的产业,导致大部分企业将森林康养视为旅游的附属产业,更多寄希望于旅游产业实现增收。
2.3面临机遇
2.3.1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建立集康复疗养、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8]。省级层面,2022年省林业局编制印发《贵州省森林康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到2025年将贵州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森林康养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任务。其中明确黔西南州的重点目标是打造“黔西南阳光森林康养区”。州级层面,2022年,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了“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制定并印发的《黔西南州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做实森林康养产业。
2.3.2群众需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亚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居民重要的生活和经济负担[9],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人民健康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发展以森林康养为基础的康养产业,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命健康水平,减轻生活压力,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迫切需要。
2.3.3市场需要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冠疫情暴发的双重背景下,人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健康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多,我国将转型进入全民康养阶段。一方面,传统养生方式已难以满足中老年人对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候鸟式”结伴互助的康养方式,定制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康养服务产品已成为当下老年人享受健康生活新的追求。另一方面,随着亚健康日趋年轻化,通过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户外运动解决身心亚健康问题,已成为年轻人对时尚新的定义和对健康新的追求,这些观念上的变化,都为康养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消费观念的升级倒逼“森林康养+”深度融合,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加速发展。
2.4面临挑战
2.4.1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森林康养产业属于前期投资高、短期收益不明显的产业,民营资本投入发展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全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主要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每年省林业局均有资金支持黔西南州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但资金量较少、覆盖面较窄。
2.4.2专业人才较少
全州没有正式在编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仅依托省林业局每年组织的森林康养从业人员培训。在森林康养基地中,从事康养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由于基地缺少专业的康养服务团队,康体养生、疾病预防、职业病调理、术后康复、亚健康调理等业务未能较好地开展。
2.4.3同质化较严重
全州森林康养产品主要有林下石斛、天麻、白及、黄精等中药材,林下羊肚菌、赤松茸、灵芝等食用菌,林下蜂、牛、羊等养殖产品。但以上森林康养产品多以鲜货、干品等初级加工为主,在全国市场内并非独有,品牌知名度不明显,市场占有率、影响力不高。
2.5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全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贯彻“两山”理论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10]。森林康养作为发展康养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推进康养产业整体发展的基础支撑。全州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四,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三,具有毗邻广西、云南的地理区位优势,森林康养产业有基础,并且森林康养能够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提供健康、养生和旅游等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附加价值[11]。
3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科学制定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目标规划
3.1.1发展目标
聚焦“康养胜地、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积极推进“森林+观光游憩、森林+运动健康、森林+中医药理疗、森林+特色食疗、森林+自然教育”等业态发展。持续推进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人家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森林康养、特色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新兴森林生态旅游地品牌。
3.1.2规划布局
基于黔西南州位于云南、广西、贵州三地交界的区位优势,依托南部和北部山水森林资源、中部特色文化资源和全州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资源[12],着力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季全域多元”的森林康养产业空间格局。“一心”指以兴义市(义龙新区)为中心;“两带”指北盘江森林康养产业带和南盘江森林康养产业带;“三区”指建设北部、中部和南部森林康养重点功能区。
3.2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推进措施
3.2.1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黔西南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指导全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一是在黔西南州北部、中部、南部因地制宜建设森林康养人家,拓宽森林康养基本单元。
二是持续打造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串联形成全州森林康养不同业态体验路线。
三是通过森林康养人家和森林康养基地的“点”“线”结合,聚焦森林康养乡镇、森林康养城市创建,实现全州森林康养产业的全域发展。
3.2.2提升基地配套,强化康养融合
一是提升森林环境。结合乡村绿化美化、树种结构调整、国家储备林项目等,逐步让森林成为有色彩、有香气、有衍生产品的康养林[13]。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持续争资争项,重点支持森林浴场、森林康养步道、森林康养中心等森林康养设施,中医药养生馆、温泉药浴、药膳食疗、康复理疗场所等中医药康养服务设施,自然科普馆、自然体验径等自然教育体验设施建设。
三是拓展多元业态。每个基地可明确一个重点业态,可以以生态旅游为主,也可以以运动健康或其他业态为主。但以某种业态为主并不是只有一种业态。比如,以森林旅游为主的康养基地,可通过融合健康、养生、保健等,进一步提升游客在康养基地的“五感”体验,从而达到“养眼、养身、养心、养智、养生”的目的。
3.2.3分类示范带动,提高康养收益
一是强化基地示范引领。在全州范围内,结合现有基础,分别打造森林+观光旅游、健身运动、理疗修身、认知体验、食疗养生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各1个。
二是分类制定森林康养方案。结合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森林康养方案。推进形成差异化森林康养服务和业态体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三是推进医养分类结合。居住1个月及以上的森林康养基地,需配套建设专门的医养医院、健康中心、体检中心、运动中心等,必须配备专业的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居住1周左右的森林康养基地,配套建设基本的健康中心、体检中心、特色疗愈中心即可,基地医护人员经培训上岗。居住2~3 d的森林康养基地,有简单的健康管理中心即可。
3.2.4加强资金保障,助推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向外引资。始终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广搭平台、广拓渠道,引进优强企业或优秀运营团队支持全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向上争资。持续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黔西南州森林康养基地提升建设,丰富康养产业业态、元素。
三是加强向内聚资。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和优强民营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国有平台公司资源优势、民营企业的运营技术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四是拓宽保障措施。出台相关引导政策,鼓励民政和社会养老机构与森林康养基地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共建共享。
3.2.5用好人才资源,培育专业队伍
用好本地名医、老中医、中医药传承人等人才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和互赢的利益联结模式,为森林康养人群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中医药”康养服务。加快培育专业人才,建议州内各高校、中职学院开设森林康养相关专业,为产业培育对口人才。与州内外医疗单位和高校合作,定期开展培训班,鼓励森林康养基地职工积极参加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举办的森林康养师培训,提升技能。
3.2.6开发森林产品,突出森林特色
以“特”制胜,将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指导森林康养基地结合业态特点以及当地民族文化,打造差异性森林康养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稀缺性[14]。比如,具备黔西南州民族特色的森林康养食品、饮品、保健品及其他相关特色产品;融合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饮食文化和医疗传统的食疗、药浴、理疗等服务类产品等。
3.2.7打造康养品牌,强化宣传推介
一是活动引流。通过举办马拉松、健步走、山地骑行、茶海瑜伽、养生太极等赛事活动,持续引流,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是宣传推介。通过媒体、网络、展会等形式,向目标客群进行推广,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城市和基地周边森林康养标识的布置,让游客走到哪里都看得到宣传语,持续打造森林康养城市名片[15]。
三是套餐定制。将森林康养基地与美食美景、人文风情紧密结合,借力推介森林康养产业。
四是研学推广。加强森林环境循证医学研究,明晰消费者对森林康养产业的认知。组织开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参加论坛,到基地实地开展科研项目,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展中小学生自然教育等,持续营造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良好氛围。五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品牌保障机制,确保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森林康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志晓.贵州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
[2]马荣超,潘雪菲.三明市森林体育康养发展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20,39(1):26-31.
[3]邹裕文.以康养为导向的长株潭绿心苗圃基地转型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21.
[4]张仲昆,朱俊琳,刘静.西南地区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及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6):144-146.
[5]陈令君,张茂.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思考[J].贵州林业科技,2020,48(4):57-61.
[6]王远柏.森林康养突破千万人次[N].贵州日报.2023-10-12.
[7]姚建勇,张文凤.贵州大生态背景下森林康养模式与路径探索[J].林业资源管理,2021,(5):27-32.
[8]皮鹏程,曾敏,黄长生,等.基于SWOT-AHP模型的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1):127-139.
[9]郭金鹏,李君一,姚建勇.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林业科技,2021,49(2):40-44.
[10]赵勤,张兴强,蒲应春.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J].贵州林业科技,2023,51(1):56-58+49.
[11]彭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白城市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20.
[12]刘爱军,郭金鹏,张文凤.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贵州林业科技,2022,50(4):53-56+84.
[13]贵州省森林康养“十四五”发展规划[A/OL].(2022-01-10)[2024-01-25].http://www.leishan.gov.cn/zfbm/lyj/zcwj_5704658/202201/t20220110_72276562.html.
[14]陈令君,徐施为.国家康养政策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23,51(2):90-94.
[15]湖南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16—2025年)[J].林业与生态,2017,(6):11-15+27.
期刊:贵州林业科技 2024 6月 第52卷 第2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